| EN
隨物賦形
帕斯卡・凡德葛瑞夫2025個展
開幕|2025/5/17 1500
展期|2025/5/14 - 2025/6/22
地點|虫二藝術|臺南市新營區府西路78號B1

「隨物賦形」出自《莊子・應帝王》,意指隨順萬物的變化,自然地賦予形態。在莊子的哲學中,天地萬象隨環境與時勢的變遷而各自成形。人若執著於控制與設限,反而妨礙了事物的自然生成。在充滿不確定與變動的今日,「隨物賦形」不僅是古人的智慧,也正是藝術家 Pascal van der Graaf 創作的核心理念。

【立足傳統,力求突破】
Pascal 出生並成長於荷蘭,擁有深厚的西洋美術史基礎。早期,他的作品融合理性幾何與象徵符號,2007 年更以此榮獲荷蘭皇家藝術獎。2016 年起,他定居台灣,長期的跨文化生活使他的藝術逐漸融入了東方美學與哲學視角。
值得一提的是,自四歲起,Pascal 便開始學習日本傳統摺紙。這項技藝潛移默化,成為他日後開創立體畫布與雕塑式繪畫的重要靈感來源。

【從香火袋到天空:形式的進化】
2024 年,Pascal 運用摺紙中的「鑲嵌」技法,創作出「香火袋」系列。他將臺灣民俗文化中的香火袋——象徵祝福、庇佑與記憶的物件——轉化為抽象藝術,呈現符號與形式的自我生成。

2025 年,Pascal進一步運用此技法,形成新的「天空」系列。此系列摺疊與鑲嵌的結構更加複雜,形狀多樣且富於變化;此外,他更引入噴漆技術與顏料,使畫面的色彩與紋理更為豐富,賦予每件作品自由流動的生命感。

不論形態如何變化,Pascal 始終堅守「和諧」的創作旨趣——不是人為設計的對稱,而是材料、結構與光影之間自然生成的平衡。

【極簡與巴洛克的相遇:「貝尼尼」系列】
在本展中一同展出的,還有「貝尼尼」系列。「貝尼尼」,源自他童年對義大利雕塑家貝尼尼與米開朗基羅雕像作品裙擺褶皺的熱愛。從早期代表作《真宰》的不規則摺法,到今日的「貝尼尼」系列,可見他將極簡主義的理性結構與巴洛克的華麗裝飾風格融合為一。冷靜的幾何與動感的摺痕並存,創造出耳目一新的視覺張力,讓觀者在抽象與歷史、美學與趣味之間來回遊走。

【技術與觀念的系統性探索】
自 2022 年起,Pascal 以摺紙為靈感,展開技術與觀念的系統性探索。從豎折、橫摺到鑲嵌,他逐步深化,並持續開創全新的形式語彙。這不僅是材料與技法的演進,更是藝術家對形式、材料與文化意涵深度思考的實踐。他的作品挑戰觀者對形式與符號的傳統認知,在秩序與偶然、物質與精神之間建立對話。

隨物賦形,形自生路。誠摯邀請您蒞臨觀展,親自感受形狀如何在當代藝術中,自由而優雅地找到自己的出路。